【温馨提示】本文共有2240个字,预计阅读完需要6分钟,请仔细阅读哦!
砍价免费拿,包邮送到家,这是拼多多砍价免费拿频道的宣传语。前几年的时候,微信朋友圈到处是砍价链接,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,有的人甚至打电话过来让你帮他砍一刀。
砍价免费拿到底有多香,为什么会引起无数人拼命转发砍价链接,直到去年我真正在拼多多上买过东西才知道。当时无意中看到了一个苹果手机免费拿的页面,那款苹果手机市场价在9000元左右。当我看到这个页面的时候,心中在想,是不是我中奖了?
于是我按照上面的操作提示转发了一个微信群,这一转发不得了,9000元的价格直接砍到了4500元,于是我又转发了几个群,价格一度砍到了1000元。不过到了这个时候,我放弃了,按照我多年做互联网行业的经验来看,这本身就是一种营销方式,一种非常容易抓住人性的营销方式,换句话说,也可以称作是套路。
在前期砍价的时候,砍价的幅度非常大,当到后面价格越来越低的时候,每一刀砍下去金额会越来越小,我不知道这个苹果手机要想免费拿到需要砍多少刀,但直觉告诉我,这个东西好像没有那么简单能够拿到,并且我也不想做这么一件非常low的事情,找别人帮我砍价,于是我就放弃了。
免费送是真的么,当然是真的,只要你能够把价格砍到零,你就能够拿走,这就是前几年朋友圈有很多人疯狂转发砍价链接的原因。那么问题来了?这些免费送的商品,钱是谁出的,虽然砍价的环节比较麻烦,但毕竟送出去了这么多免费的商品,贵到苹果手机这样的东西,一个商品上万块钱,便宜到一些居家用品几块钱。
接下来就和大家详细说说这中间的商业逻辑,要想了解这中间的商业逻辑,我们就必须要了解一个词,叫做获客成本,什么叫做获客成本呢?也就是吸引客户到平台上注册一个用户,所需要付出的成本。
一个电商平台最重要的是什么呢,那就是用户,只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你的平台上购买商品,才能够把平台慢慢的做大,要想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,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投放海量的广告,这是很多互联网公司必走的道路。于是用户的获取,很多时候会成为互联网公司最大的成本开销。
一家互联网公司能够发展起来,一方面取决于获客能力,也就是 吸引用户的能力,另一方面取决于留住用户的能力。你可以通过广告或者其他的方式吸引用户过来,但如果你的产品,你的服务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,无法很好的服务于顾客,用户也会慢慢的流失,反之,如果你的产品做的足够好,用户购买了一次之后,能够第二次购买,第三次购买,一直在你这里购买,那你就能够形成正向循环,前面的广告成本就能够赚回来。
但在实际的运营过程当中,很少有公司能够把前面的广告成本给赚回来,因为你要做出一个让用户眼前一亮,忠诚度非常高的产品,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。不仅如此,目前的互联网流量主要掌握在几个巨头手中,这些巨头往往自带流量,比如提到购物你会想到淘宝天猫京东,提到搜索你会使用百度,提到社交软件,你会想到微信。
除了这些巨头,其他人要想获得流量,广告成本是非常巨大的,这个成本有多大呢。我们来看一下几家巨头公司的获客成本。
这是阿里、京东、拼多多在过去几年的获客成本,阿里的获客成本,2016年是526元,2017年是279元,2018年是390元,2019年是536元。京东的获客成本,2016年是142元,2017年是226元,2018年是1503元,2019年是757元。
假设在2019年的时候,你在京东上首次注册了一个账号,京东其实已经在你身上花费了757元的获客成本。这个成本是综合数字,包括广告成本,公司运营成本,等等。
但你再看看拼多多的获客成本,2017年只有7元,2018年是77元,2019年是197元。这个成本非常低廉,为什么会低廉呢?砍价免费拿这个业务立了大功,尤其是在2017年那个时候,三四线城市或者农村地区的用户,在微信生态中疯狂转发砍价链接。
在微信流量的支持下,外加极具诱惑力,抓住了人性弱点的砍价免费拿业务,拼多多得以用非常低廉的成本迅速积累了海量的用户。那拼多多的获客成本为什么会逐步提高了,有两方面的原因,一方面是用户慢慢发现砍价免费拿这个东西好像不是那么好拿,并且对这种东西不怎么感冒了。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微信端开始整治恶意营销了,但即便如此,2019年拼多多的获客成本仍然远低于阿里和京东。
当我们了解了这个获客成本之后,我们回到砍价免费拿这个话题上,免费的苹果手机是谁出的?
假设一部苹果手机是9000元的成本,按照2019年拼多多197元的获客成本来计算,只要能够带来46个注册用户,拼多多就可以赚回来了。一部苹果手机通过砍价免费拿业务,拿到46个新用户,我觉得这件事情并不难。
同样是46个新用户,拼多多只花了9000元,而阿里需要花费24656元,京东需要花费34822元,很多事情没有对比就么有伤害,拼多多的获客成本要远低于阿里和京东。
说到这里你就应该就明白,这些免费送的商品都是怎么来的了?
类似同样的逻辑有很多,比如有些app会推出走路送钱的业务,也就是说你下载了app之后,每天只要走路到一定的步数就能够获得一定的金钱奖励,可能是几块钱也可能是十九块钱,背后的逻辑都是一样的。
当你通过走路获得了一些金钱之后,用户是没有办法直接提现的,而是可以用这部分金钱在app上购买相应的商品,这样一来,app的运营成本就会进一步下降。
所以,很多商业现象,看着毫无逻辑而言,其实背后都是有一定套路的,如果你看不懂,只能说明你还不了解。
【进阶知识】
拼多多、淘宝、京东的区别在哪?笔者还是拿之前整理的份数据表来说吧,然后再从模式、用户、流量三个维度说说它们的区别。
从这个数据表可以看出,淘宝的霸主地位无可撼动,但正面临拼多多的快速追赶,京东下载规模最小但用户黏性最高,其次是淘宝,而拼多多的用户黏性最低。
这是它们区别后的结果,为什么会这样?再来看看它们模式、用户、流量的区别。
淘宝现在基本已经建立了“淘宝+天猫+支付宝”相结合的互联网集市闭环体系,但在商品从商家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,需要依靠外部物流,收入来源主要为商家直通车广告收入。
京东与淘宝最大的不同在于,采用“采购+销售”的传统百货零售形式,也就是自营商品,主要通过买卖差价获得收入,优势在于有自己的仓储物流体系。
拼多多则是典型的农村电商模式,从平台收入来源看类似淘宝,以收取商家佣金获取收入。但最大的一大特点是低价,而用户想要获得低价的商品就需要去拼团、砍价,与淘宝一样需要依赖第三方物流机构。
从以上三个平台的不同模式可以看出,与其他两个平台区别最大的还是拼多多,在它的模式里面买东西已经不是买东西了,而是开团、参团、分享给微信好友、组群,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,那就是低价吸引用户、分享吸引新用户!
有人对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的用户数据进行了交叉对比,发现拼多多、京东都只是在侵蚀淘宝的市场,而淘宝则一直是最受欢迎的购物APP。
2018年,淘宝月度活跃用户从5.8亿增长到6.99亿,增量达到1.2亿。在全网电商用户中,淘宝用户占到89%。
截至2019年2月,拼多多用户中有79.8%同时是淘宝用户,92.3%的京东用户同时是淘宝用户,49.3%的拼多多用户同时是京东用户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整体来看,拼多多、淘宝、京东三大电商平台的用户,表现出极高的重叠度。
具体来,淘宝平台商品品类比较完整,而京东品类侧重于3C、图书,而拼多多品类侧重于食品、快消,淘宝与京东重合的部分在服装、家居、食品、快消等领域。
流量,主要是从流量的来源看。
淘宝、京东起源于传统互联网时代,都有自己的PC网站,流量主要来自于搜索引擎以及自身品牌所产生的流量,到移动互联网时代,又都有了自己的APP产品,同时京东还依附于微信端的导流。
而拼多多的流量,因为它就是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下产生的,没有PC页面,只有移动应用拼多多APP。它的流量来源大家都了解,主要来微信“帮我砍一刀”的方式,也正式这一特殊的“新模式”才让成立四年的拼多多后来居上,累计下载量直逼成立15年的淘宝。
但是,拼多多这一特殊的流量“杀手锏”,目前正遭遇最大的危机!
10月18日,微信官方对外部链接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,修订后主要打击对象为诱导分享、诱导下载/跳转、违规拼团等,限制内容直接卡住了拼多多的流量咽喉!
反观京东、淘宝两家,用户的主要行为都是在自身产品内部完成,就不存在被别人卡住脖子的情况出现。
所以说,现在拼多多相比其他两家,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了微信这个“靠山王”!